“这几年我始终走在学习的路上,
不仅要种好地,
更要带好头,
让乡亲们都能富起来。”
——徐兆鹏
作者 | 陈春晓 亓菊 于雪敏 孙爽
编辑 | 王鑫月
图片 | 除特别声明均为作者拍摄
在青岛岩霖蜜桃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,徐兆鹏正弯腰仔细查看着即将成熟的蜜桃。2015年,已在家电销售行业深耕8年的徐兆鹏,从媒体平台上深入了解到国家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,目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广阔前景,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—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旧店镇石楼院村,注册成立青岛岩霖蜜桃专业合作社。从城市重返故土的漫漫长路上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。
在合作社的田间,衣着朴素、皮肤黝黑的徐兆鹏透着一股踏实劲儿。当聊起创业初期的质疑,徐兆鹏笑着说“当时跨界做农业,反对的人不少。我能力不算最强,但靠的就是‘肯学、敢试’的劲儿。”徐兆鹏同许多农村走出的青年一样,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打拼,靠着家电销售行业过上了稳定生活。但他的根在平度市旧店镇石楼院村这片山区土地上,内心深处对土地的眷恋、对“带领乡亲致富”的渴望,让他始终关注着农村发展。当国家大力宣传农业产业化政策时,徐兆鹏毅然放下深耕8年的家电销售工作,回到了村里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这句话成了他创业初期的深刻感悟。徐兆鹏运用专业知识,经过反复考察、学习与实践,明确了品种方向:经选育的北方蜜桃品种本身具有含水量适中、果肉紧实的特点,区别于南方水蜜桃品种,因此他将核心果品确定为“蜜桃”。合作社从最初的几十亩蜜桃种植起步,逐步扩展到如今349.8亩的种植基地,实现了从单一果品到多元种植的跨越,先后获评“全国百名新型职业农民”“山东省科技特派员”“山东省种植能手”等荣誉称号。
作为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,徐兆鹏自幼跟着父母在田间学习种植,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,这份感情也成了他深耕农业的动力,让他始终以“匠心”对待每一棵果树。合作社采用“半机械化+精细人工”的种植模式:拖拉机等机械在土地整理、施肥、植保环节大显身手,全年仅需三至四次作业就能完成全域植保服务,大幅降低成本、提升耕作效率;而在果实套袋、采摘等需要精细操作的环节,他坚持保留人工,最大程度保障果品品质,避免机械损伤。
徐兆鹏深知“技术是保障产量的关键”。蜜桃的授粉、结果期集中在每年五、六月份,此时病虫害进入高发期。为此徐兆鹏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病虫害防治体系:萌芽期,喷洒药剂清除幼虫;花期,通过技术干扰交配,减少虫口数量;成熟期,采用疏果、套袋结合的方式。此外,合作社还依托技术优势,为当地3万余亩老苹果园提供“老桩新接、高枝嫁接”支持,帮助果园实现从单一红色苹果向黄、绿色苹果的转型升级,打破传统种植的局限,让果品产业真正成为“让果农有奔头的现代产业”。
种出优质果品后,“打开销路、打响品牌”成了徐兆鹏的新课题。目前,合作社的蜜桃销售仍以线下为主,果品事业部实现“种植、回收、销售”一体化,既保障了自家果品的销售稳定,也为周边果农提供了收购渠道,避免“丰收不增收”的问题。同时,徐兆鹏并未忽视线上市场的潜力——他曾在淘宝等平台尝试线上销售,虽因种种问题暂未达到预期,但他始终在探索优化方案,计划结合电商发展趋势,逐步打通线上销售链路。
“线下是根基,品牌是翅膀。”徐兆鹏清楚,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,必须强化品牌影响力。为此,他主动带着“岩霖蜜桃”参与各类农产品展销会、农业博览会,通过实地展示、品鉴体验,让更多人认识到旧店镇蜜桃的优质特性。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,“岩霖蜜桃”逐渐成为平度市农业的一张亮眼“名片”。
在蜜桃种植之外,徐兆鹏还从“土地闲置”中发现了新机遇—蜜桃种植周期为每年3月至10月底,此后土地有半年多的闲置期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注意到当地河沟、山丘野坡生长着大量野生艾草,且野生艾草的药用价值远高于人工种植品种,恰逢国家推动中医药复兴,他便决定开拓艾草产业,让闲置土地“生金”。
合作社的艾草产业从“品质把控”起步:遵循“五月艾、六月蒿、七月八月当柴烧”农谚,只在端午前后15天采收野生艾草;采用科学阴干的储存方式,让艾草能实现多年陈化。随着艾草产业初具规模,徐兆鹏将目光投向“养生体验”:计划打造中高端艾灸体验馆,结合推拿按摩服务,为消费者提供专业艾灸与养生指导;推出了艾叶、桑叶两款“新中式养生茶”。桑叶茶依托“天然植物胰岛素”辅助稳定血糖,清肝明目、疏风清热;艾叶茶则主打祛湿散寒、调理脾胃。两款茶均以沿海山区道地原料制作,颇受关注养生、注重生活品质的人群喜爱。
徐兆鹏的故事里,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,却满是脚踩泥土的坚持。如今,他创办的岩霖蜜桃专业合作社已是省级示范合作社,还建有青岛市级专家工作站、农民田间培训学校,不仅自身实现稳健发展,更带动周边108户村民参与种植,参与面积达1100亩,引领周边蜜桃种植总面积突破6000亩,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,让家乡旧店镇一步步向“果品小镇”的目标迈进。农业是“慢生意”,但他在这份“慢”中,用蜜桃打开致富门,用艾草拓宽增收路,用养生茶链接健康需求,一步步将青岛岩霖蜜桃专业合作社打造成平度农业的标杆。如今,他仍以乡村振兴“长跑者”的姿态,在果园与山野间忙碌,用一颗匠心、一份坚守,浇灌着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。
总觉得,一个人对土地的感情,藏在他弯腰的弧度里。徐兆鹏给我的印象,便是这样——不是站在田埂上指点,而是指尖轻拂过成熟的桃果,黝黑的皮肤上沾着些许泥土——这是他回到家乡创业的第九个年头。 常想,人这辈子会做很多选择,可“回头”的选择最需要勇气。徐兆鹏偏选择了折回山里种桃,旁人说冒险,可我倒觉得,那不是冒险,是心底的牵挂。徐兆鹏深谙农业从来不是“快”生意,桃要等成熟,艾草要等陈化,学技术也要等时间。徐兆鹏的难得,就在于他肯“等”,等桃子在枝头养出最甜的味,等乡亲们从“跟着学”到“自己会”,等这片山坳里的桃香能飘进更多人的心里。 原来乡村的振兴,从不是靠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,就是靠徐兆鹏这样的人——把心扎进泥土里,把乡亲的事当成自家事,让每一颗桃、每一片艾草,都带着人的温度。他们不是在“改造”乡村,是在“唤醒”乡村:是让桃香飘出山野,让古老的土地,始终充满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编者手记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评论 *
显示名称 *
邮箱 *
网站
在此浏览器中保存我的显示名称、邮箱地址和网站地址,以便下次评论时使用。
用科研与创作关照乡村振兴,我们致力于:
Copyright © 2024 , 新农人 - 乡村振兴新势力.鲁ICP备20018116号-4
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
Remember Me
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