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| 陈宇慧 李贵馨 杨丽滢 王晓
编辑 | 王鑫月
图片 | 除特别声明均为作者拍摄及新农人提供
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,辛云——平度市南村镇李家庄村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,用自己的坚韧与智慧,书写着新农人的动人篇章。作为青岛东悦富地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,她先后获得平度市“三八”红旗手、2020年度“平度好人”、青岛市“三八”红旗手、“齐鲁乡村之星”等荣誉,其创办的合作社获评“青岛市级示范合作社”“平度市优秀三农服务站”。从田间到市场,从技术帮扶到公益助农,她以超前视野与实干精神,成为引领乡亲致富、激活乡村活力的“巾帼领航者”。
2008年,辛云敏锐捕捉农业现代化机遇,多方考察后筹资50余万元,率先在村里建起17个现代化冬暖高温蔬菜大棚。这一尝试让不仅大棚年创收超30万元,更带动全村50余户农民参与建设,直接惠及2000余人次,为村民铺就“靠棚致富”的新路径。
为解决农产品“种得出、卖不好”的困境,2009年,辛云个人投资60万元,建成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市场。她积极引进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多地客商,让农户实现近距离卖菜。市场年销售量迅速突破1.5万吨,成为周边农户增收的关键枢纽。
2011年,辛云乘势成立青岛东悦富地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,吸纳40 余户村民加入。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技术培训、田间初加工及直销服务,使得成员当年收入实现翻两番的目标。同年,她扩建市场,并优先安排65-75岁老弱病残群体就业,让这些“弱劳动力”也能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,人均日收入达到130-140元。
2014 年,平度邮电局在她的基地设立“三农服务站”(主营化肥农药),辛云出资聘请农业专家免费指导村民科学种植。该基地服务站连续多年获评“平度市优秀三农服务站”。2018 年,合作社升级为“青岛市级示范合作社”,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标杆。
在辛云的带动下,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从最初的 17 个大棚发展到如今的“产销一条龙”模式。合作社年销售蔬菜超万吨,市场年交易量达 1.5 万吨,村民的生活也从基本的“温饱”水平迈向“富裕”阶段,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。她创办的合作社也获得“青岛市级示范合作社”“优秀三农服务站”等称号,其事迹更被写入“优秀会员单位”档案,成为官方认证的“助农典范”,为乡村振兴树立了榜样。
辛云始终秉持“致富不忘乡亲”的初心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。自2017年起,她每年资助4名贫困学生2000元直至学业完成,并赠送学习用品。同时,她定期购买大米、花生油慰问贫困老人,持续的关怀温暖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。个人荣获“三八”红旗手、“齐鲁乡村之星”等众多荣誉称号。
从“种大棚”的先行者到“带全局”的领航者,辛云用15年时间,在平度市南村镇李家庄村的土地上,画出了一幅“产业兴、农民富、乡风暖”的乡村振兴画卷。她不仅是“新农人”的典范,更以创新思维、坚韧毅力与无私奉献,证明了“农村妇女也能顶起乡村振兴的半边天”。正如村民所言:“跟着辛云干,日子有奔头;跟着辛云学,心里有盼头。”她的故事,正激励着更多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,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。
乡村振兴之路上,从来不乏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身影。辛云在田埂上耕耘出的,不只是一座座大棚、一片市场,更是凿穿了长期以来困住农民的“种得出、卖不好”这层坚土。2008年那50万元投入,不仅是撒向蔬菜的种子,更是播进了全村人的希望——过去守着土地饿不死却也富不起来,她硬是让大棚里的嫩芽,长成了家家账本上实实在在的红利。后来她帮扶贫困学生、照料孤寡老人,并不像在做刻意的“公益”,反倒更像把日子过成了一家人。这样的实干,比任何大道理都更有力量——她让土地焕发活力,也让乡情重归温暖。原来最好的振兴,从来不是口号,而是有人带着大家,一步一步踏实往前走。
编者手记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评论 *
显示名称 *
邮箱 *
网站
在此浏览器中保存我的显示名称、邮箱地址和网站地址,以便下次评论时使用。
用科研与创作关照乡村振兴,我们致力于:
Copyright © 2024 , 新农人 - 乡村振兴新势力.鲁ICP备20018116号-4
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
Remember Me
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.